贺州玉石林的价值取向与文化定位
曾龙城
贺州石林立于贺州市北郊姑婆山脚下海拔450米高度的一片坡地上,林中怪石嶙峋,奇峰突兀,藏真毓秀,显珍露宝,美景遍布山峦,近年才被开发为旅游景区。贺州石林的发现,是贺州市近年来最富有创意的新发现之一,其独具特色的丰富内涵,引起了旅游经济、地质科学、历史人文等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一、贺州石林的丰富内涵
贺州石林有独具一格的地质特征,还有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一)独具一格的地质特征
贺州石林形成于一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时期。星移斗转,风潜物化。漫长的地壳运动和长期的岩溶渗蚀,使这里的地层发生了断裂隆升,地质地貌产生了沧桑巨变。姑婆山燕山期花岗岩体侵入于古生代地层中,在泥盘系厚层灰岩的接触带上产生了一片蚀变大理岩化,并有热液矿脉贯入,矿脉主要成份为锡石、赤铁矿和脉石英。由于第四纪以来天气炎热多雨,矿脉顶部风化淋滤成为铁帽,并沿着大理石的垂直节理溶蚀风化,发育成喀斯特地貌形态,形成埋藏于铁帽和风化红土中的石林。贺州石林具有与众不同的岩石成分,别的石林皆为灰色岩石,唯独贺州石林的岩石成分为洁白色粗晶大理岩,大部分石柱由于长期受附生在其表面的苔藓类植物干枯风化被侵染成了黑色,使石林黑白灰相映衬,增添了许多迷人色彩。
(二)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
贺州石林现有面积约25公顷,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它的母体却是浩浩洋洋横跨湘桂粤三省的姑婆山,因此它能厚积薄发,深入浅出,以小形得见大像,体态灵变,自在天然。天工巧设的石林,在绿树白水的点缀中,石芽石笋,洁净如雪,石峰石柱,坚贞如玉;数不清的石槽石缝、石坑石洞、石桥石梯、石桌石凳,石珍石宝,石禽石兽。人在其中,能见千姿叠影之妙,可圆万象延生之梦。贺州石林的自然景观众多,主要有:“石来运转”、“玉石迎客”、“石砦三峰”、“仙羊回头”、“孔雀开屏”、“万寿江山”、“以石为镜”、“石亭三远”、“一线通天”、“云中石桥”、“世外桃源”、“石阵谜宫”等。石林中的小道四通八达,漫步林中小道,山环水绕,阴阳相生,变幻无常。石林中有几处天设平台,站在宁静幽雅的平台上,环顾四周,可见大大小小的石峰,如簪似玉,罗列其间,组成一幅幅艺术精品,有的象壁画,有的象浮雕,聚焦看象玲珑小品,广角看象巨幅长卷。石林中的榕树最具特色,长在石峰峭壁上,年俞千岁,飘飘欲仙,树干与石壁同色,树身与石体相连,有的神如飞鹤,有的态似卧龙。石林的雨景更妙,站在半山腰的石凉亭里观雨中石林,别有一番情趣,有人能看到“恐龙漫步”,有人能看到“金猴戏雨”,有人能看到“孔雀开屏”,有人能看到“雄鹰展翅”,有人还能看到“浮生万象”,各自心态不同,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可谓妙趣横生。
(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贺州石林既是大自然恩赐给贺州人的一分珍贵的自然遗产,也是贺州先人留给后来者的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石林文化宝库中蕴藏着许多神奇瑰丽的故事,有《石(时)来运转》、《石砦三峰》、《以石为镜》、《万寿江山》、《石亭三远》、《仙羊回头》等,游人可以从中品味贺州古道文化的精秒与奇特。
二、贺州石林的价值取向
通观石林,可见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景区,除了人所共知的旅游观光价值之外,它还具有多层次的历史、科研、人文、思想、社会经济和美学欣赏价值。
1、历史价值
据史料记载,在两千多年前,汉代以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历代朝廷都重视对封江(如今称贺江)的开发,因为它是当时中国对外开放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过去,有学者称之为“汉秦古道”,或称之为“潇贺古道”。近年,广东历史文化专家对古道研究有了新发现,认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很可能是个海陆联运的交通网络;“汉秦古道”便是海陆联运的主要交接通道之一;文物专家已在贺州发现其交接迹象。我因此称此道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岭南跨省出海通道之贺州古道”(简称 “贺州古道”)。我市学者普遍认同广东专家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岭南海陆联运的第一交接点就在贺州古道。考古发现的种种迹象表明,贺州古道的一系列交接服务体系,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实现第一次海陆联运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贺州古道的开通,带来了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黄河文化与珠江文化与海洋文化在贺州的交融,也带来了“封中” 一带的繁荣,“石林文化”便是其中一个有力的证明。据考证,古时的 “封中”,指的是包括历史上的谢沐、富川、贺州、封阳(信都、铺门、仁义)、封开等封江流域地区。当时 “封中” 的社会经济文化相当发达,文明程度高于桂林和广州。因此,封中一带多出豪杰名士。贺州地处封江流域的中部,交通要塞,物华天宝,山川秀丽,自然便成了人文荟萃的风水宝地。贺州石林能留下许多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形成独具岭南特色的“石林文化”,这是古道开通南北文化交融带来的成果。石林中的名人名言趣闻轶事,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也是一份难得的历史见证。它见证了贺州古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见证了贺州历史文化作为“岭南文化摇篮”的灿烂与辉煌。
2、科研价值
贺州石林的岩石内白外黑,独具特色。据专家考证,是泥盆系碳酸盐岩在中生代侵入姑婆山岩体的热力作用再发生变质作用,才使这里形成洁白如玉的粗晶大理岩,裸露的石柱由于长期受附生在其表面的苔藓类植物干枯风化而被侵染成了黑色,这是贺州石林发育的物质基础和特色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的陈兆棉教授美其名曰“玉石林”。而且,石林中还有铁帽、锡矿、铁矿、矿化石英脉、侵入接触带等众多的地质成分,科研价值极大。
3、文化价值
贺州石林就象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文化沙龙”,石朗气清,人文荟萃,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在此留下痕迹。名人之名言、趣闻、轶事与本地客家山歌、民间艺术相辉交映,形成了丰富灿烂独具贺州特色的石林文化。石林文化既是贺州古道文化的构架,也是贺州古道文化的精髓。继承与弘扬石林文化,对贺州古道文化的拓展,对贺州现代文化的建设,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多重意义。
4、思想价值
从石林的人文景观中我们可以看到,贺州古人修学养生谋事,均要追求高境界。“石来运转”讲述岭南第一状元和贺州第一秀才的故事,透射出“崇文教化、养心禅道”的思想;“石砦三峰”讲述三端趣事,弥漫着“学精致妙、快乐人生、求真务实、知恩图报”的思想;“以石为镜”洋溢着“天地人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万寿江山”表达了“人民江山,以民为本”的思想;“石亭三远”传递出“通观达理、致变通灵”的思想;“仙羊回头”反映了“两广同根、两州属羊”的地理人文情结。读懂这些石头,就如同打开一扇尘封远久的智慧之窗,通过这扇窗口,引导我们正确理解、合理继承祖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物理观,为我们开创新时代的“贺州文明”奠定厚实通灵的人文思想基础。
5、艺术价值
贺州石林具有极高品味的美学欣赏价值。它天然形成的石峰造型,个个都如簪似玉,体态灵变;自由组合的石丛在不同的角度幻化成一幅幅艺术精品,象壁画,似浮雕,如玲珑小品,赛巨幅长卷;那飘飘欲仙的榕树,树干与石壁同色,树身与石体相连,神如飞鹤,态似卧龙。石林人文景观中的民歌艺术更妙,陈秀才一歌四味,妙语连珠,能见物起兴,借物传情;能妙用文字,谐音转意;能因人制趣,灵活妙用;能雅俗共赏,通俗易懂。游览石林,能使人赏心悦耳,醒目清脑,在心灵深处产生一种美妙的和鸣。
三、贺州石林的文化定位
贺州石林的文化内涵极深,渊薮珪璋,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读懂。就目前研究所得,我认为:(1)它是大自然与历史共同创造并赐予贺州人与全人类共享的一份最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2)它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岭南跨省出海通道之贺州古道文化中最灿烂的篇章之一;(3)它是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黄河文化与珠江文化与海洋文化交融过程中最活跃的一处文化沙龙;(4)它是见证贺州古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珠江文化)摇篮的最珍贵的一座历史文库。因此,贺州石林的建设应该与其地位相适应,应该确定高规格,应该放眼“湘桂粤三省联手共建岭南文化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目标,把石林建设成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区,学习与研究自然科学知识的科普园地,传播贺州历史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基地,适应与促进贺州经济发展的旅游文化胜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