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凡读过宋代《爱莲说》的人,无不为作者周敦颐借莲花咏志抒情,思想内容刻丰富,文笔活泼清新而击节赞赏。
周敦颐中进士后,任今山西省县级地方官史,后在庐山莲花峰下的溪岸筑室,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故后人又称“濂溪先生”。在桂岭立有“周子祠”。清代,桂岭县丞周端曾撰《重建周子祠序》,云:“考贺志桂岭有周子祠,祠前有塘,塘中有莲,先生固湖汀道州人,志有莲池,大都本爱莲一说。自宋迄今,塘莲尚在”。现周子祠仍存,民国时系桂岭区署址,今桂岭粮所用房。
周敦颐还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和道教思相,提出一个简单而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太极图说”)。认为“城”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发展有很大影响。他开创了宋代的理学,是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是他的学生。他的《太极图说》、《道书》等著作,后人编集为《周子全书》。周敦颐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卒于庐山私第,寿年五十六岁。他在桂岭封建文化史上,有极显著的地位。
爱莲说 (北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爱莲说:出自《周濂溪集()》。“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死后皇帝所赐的称号)周敦颐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人,哲学家。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可:值得。
蕃(fán):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现在省县)人,东晋著名诗人。是著名的隐士。他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独:唯独。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特别,十分。
予:我。
之:助词,无实意,取消句子独立性。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庄重。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益:更,更加。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xiè)玩:轻漫地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yi):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宾语前置。
鲜(xiǎn):少。
闻:听、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乎: 应该。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众:众多。
译文
水中和陆地上各种草树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是因为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空外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挺而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随意地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喜欢牡丹,应该有很多人了吧。
据民国版《贺县志》载,周敦颐,乃出生在贺县桂岭镇。作者原名敦实,字茂叔,祖籍湖南道县。北宋时,其父周辅成以进士身任贺州桂岭县令。县治在今桂岭圩。天禧元年(公元
1017年),周敦颐出生于桂岭县衙。《贺县志》载,对周敦颐的出世,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即周敦颐生的上午,县衙南边的那口一亩宽的莲塘,有一天开百色花,经冬不落。兆示周
敦颐是天生地育的。老辈说,周敦颐天资甚慧,过目成诵,又极勤谨治学。他长在桂岭,求学在桂岭,是在桂岭循级应科举试,作文在同学间总是别出心裁,极富新意。所以能够科科登榜,直取进士,备受乡党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