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看人生
---茅于轼
最近参加了一个旅游团出国旅游。看了许多景点和表演节目,听了不同文化传统的音乐,还有导游对当地风土人情和社会政治状况的介绍。收获极为丰富,非常满意。但是最大的感受是通过和素不相识的19个人的五天相处,观察到各人对人生理解和追求,从而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活着。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不过几十年的,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有的人活得潇洒高兴,有的人一辈子磕磕碰碰。是什么可能误导了自己而不自觉。只有旁观者清。虽然我已经活了快80岁,可是这次的经验还是非常新鲜,非常难得的。
做金钱的主人
当今世界是一个商业世界,是由市场主宰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旅游也不例外。人家组织旅游团为的是通过旅游服务赚取工资,养家活口。当然还可能有更远大的理想或目的。但是每个人都要有收入,这是必不可少的。常言道: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是这个意思。加入旅游团,支付团费,就是一笔买卖。既然是买卖,双方利益就处于对立状态。出国以前钱已经交了,价钱已经定了,不能再讨价还价了,于是利益的对立就表现为旅程的安排,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的计较。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受市场的影响,慢慢长大以后,懂得生活的艰难,越发在金钱上斤斤计较。对有些人来讲,这种习惯变成了人生哲学。人活着就是为了赚钱,甚至于见利忘义,把自己交给了金钱,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这时候人生的悲剧就启幕了。当然,这样走极端的人是少数,但是摇摆在钱的奴隶和钱的主人之间,把握不住自己的角色的人,是为数不少的。
旅游的目的到底是为了花钱花得值,还是花钱找快乐?是在旅游中做钱的奴隶,还是做钱的主人?如果仔细观察各人的行为可以发现各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同的。有少数几个人,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所花的钱物有所值。并且努力在每一个旅游环节上为自己争取能够多得一些,更值一些。是利益在驱使着他们,不是寻求快乐在引导着他们。旅游安排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有无穷的细节可以讨价还价。参观节目的长短,旅馆的档次,饭店的饮食,甚至于细到一碗菜里有几片肉,都有可能成为讨价还价的题目。于是观光之旅变成了讨价还价之旅。每当争取到多得一点的时候,他们感觉欣欣然,认为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
旅途中充满了讨价还价的插曲,有时候还有尖锐的交锋。这就改变了全团的气氛,当然是煞风景的事。出来旅游就是花钱买快乐,如果一路都是争吵,这样的旅游还有什么意思。幸亏我们的导游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年轻人,他见过的世面多了,什么样难缠的游客都见过,也有办法对付。他的方法有软有硬。自己占理的地方寸步不让,措辞强硬。对可以讨论的地方,表现出充分的灵活性。比如对于节目的安排,旅馆的档次,早已在交纳团费的时候约定了,现在是不能更改的。如果再有意见,可以向旅游公司去提。至于各个节目的顺序,参观时间的长短,增加一些可选择的节目,都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这样就使得气氛缓和下来。
但是导游的技巧改变不了别人的人生观,那些已经把自己交给了金钱的人,每有机会就会不自觉地奔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尽量争取更多的得益。有一次在就餐的时候,他们发难说菜既不好又太少。非要再增加一个菜不可。导游为了息事宁人,就答应了,给三桌各多上一个菜。可是等菜炒上来时,大家已经吃饱了,没有动多少就起身走了。这三盘菜纯粹是浪费。我感觉很可惜,别的不说,何苦制造浪费呢。可是这几位发难者却另有自己的看法。他们用一付胜利者的姿态步出餐厅。他们的神态,在我的记忆中,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胜利者的盟军,志高气昂地穿过凯旋门时可以相比。
人生观的不同
二十多个人的团体,要一致行动当然是困难的。每次集合总有先来后到的人,这一点也不奇怪。起先大家对这种现象早有思想准备,并不以为怪。但是后来发现晚来的人总是那几位。早到的也总是那几位。这就说明早晚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是和人的习惯,甚至于因此而形成的人生观有关。
这就使人想起曹操的那句名言,是使天下人负我,还是我负天下人。意思是做事情是常使我对不起天下人,还是让天下人对不起我;是我不做对不起别人的事,还是宁可让别人对不起我,我自己绝不吃亏。经常迟到的那些人就是宁可让我对不起别人,也不让我自己吃亏。所以每次都是叫别人多等自己一会儿,而不让自己去等别人。
奉行这种哲学的人,一辈子下来的确可以多占许多便宜,但是是牺牲了别人的方便为代价的。而且从总体上看,损失是大于得益的。
十几个人等一两个人,显然总体上得不偿失。世界上用损人利己的方式行事的人总归是有的。不同的社会这部分人所占的比例不同。要完全避免恐怕很难。
所幸我们这个团里这样的人只是少数。设想如果占了多数,全团就会集合不起来。如果总是让天下人负我,我不愿意等任何人,总是争取最后一个到达,大家都这样的话,集合就越来越困难。
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
用什么态度对待喜欢损人利己的人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如果用针锋相对的办法,一报还一报,这个世界就很难安宁;如果用宽容的办法,岂不是鼓励这种行为,这样的人越来越多,世界就更坏了。前一种方法称之为以怨报怨,后一种方法称之为以德报怨。两种方法各有其道理,可是又截然相反。
这是长期困扰伦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答案,就是“以直报怨”,意思是用符合道德的办法来处理。我的理解是既不失原则,又有宽容。对这样的人要有适当的惩罚,又有善意的批评和帮助。道理是很对的,但是真正实施起来,不是偏于过严,就是失之过宽。对这样的游客一方面要多等几分钟,但也不必发怒,不过每次都应该提醒他,大家为你的迟到而等待,损失了大家的时间,你是有责任的。做到以直报怨需要相当高的修养,是锻炼人的一个机会。
我们这个旅游团在出发的时候,导游对大家说了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好玩的景点,只有好玩的人。大多数人并不以为然,旅游就是看景点,怎么说关键在人,不在景点呢。等到旅游结束时再想起她的这句话的确有道理。其实想穿了,世界上的物都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我们怎么感受这个世界,全在于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以及怎样彼此对待。
了解更多详情请进入我要去贺州旅游网站:
特惠景点门票、酒店和特产在线预订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