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村位于八步区沙田镇,贺州著名的小凉河就在村旁流过,这里风景秀丽,电影《欢腾的小凉河》、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围屋里的女人》、《月光光》等都在龙井村这一带地方拍摄。
龙井村自南宋时期,本地人开始迁入,明朝时达到了高峰,龙井村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拓田地、发展工商业,到了清朝完成了生产资料的原始积累。依靠积聚的财富,在村中大兴土木,将村寨修建得十分庞大而富丽堂皇。
龙井村是建在一条“龙脉”的龙头上,村庄得以发展和富甲一方,人们视为龙的恩赐。龙井村边有一眼古井,水自地下河涌出,水的流量很大。相传古代这里是一片荒山,有一条山脉从西岭山绵延下来,恰似一条龙,龙母的眼睛就是泉井,龙母因为思念西岭山上的龙公,长年“流泪”不止。有时悲痛过度,即翻身长叹,井水就会改变颜色。龙井是龙母的左眼所化,故名龙井,村寨也因此而得名。龙井的水有点神奇,久旱之后,井出浑水,天则必雨;久雨之后,井出浑水,天则必晴。村中的门楼有对联云:“井沸能征晴雨时,龙潜自有风云会”,千百年来,龙井村人都以古井为天气预报,安排农事。
龙井村统一建有门楼,各家各户还另建有门楼,门楼的特别之处是门柱、门头、门槛均用十几厘米厚的石板镶嵌而成,两扇门板则是用两块厚重的樟木板做成,大有大门一关,外人莫进之势。村中的巷道用石墩、石板和卵石铺垫相连,最令人称奇的是家家户户的天井都用大石板铺垫,单块石板有的达到两平方米以上。现为张文宁家的一条石门槛长达4.2米,外侧雕花刻草,手工非常精致。
龙井村的古民居是贺州本地人民居的典型代表,砖墙用三层青砖砌成,墙顶屏风密实刻有浮雕或画有彩画。很多豪宅把重金花在大厅上,神龛前面要有挡风屏门,这些神龛和屏门都用樟木板雕刻成各种寓意为“松鹤延年”、“花开富贵”、“喜上眉梢”、“马到成功”等图案,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龙井村古民居还有很多有趣的本地习俗。村中各家各户的大门都不向着厅堂开,大门总是打横开,并且各家的大门也很少洞开,人们进进出出都走侧门,他们说那是保护祖宗不被行人惊扰,还有一种说法是大门横开可以敛聚财富。村中的巷道也是“男女有别”,龙井村至今仍保留着专供男子出入的拱北巷和专供女子出入的镇龙巷。小姐的“闺房”也是龙井的一大特色,“闺房”是一间分上下层的小阁楼,房间很小,仅有几平方米,古时未过门的女子真正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出嫁前足不出户。村中黄氏族人还专门建有专供婚嫁男女度蜜月的公用洞房。
在龙井村,还有一件令人称奇的事。村中有一株古榕树,古榕上有一朽洞,洞中生长着一窝蜜蜂,村民用此蜂蜜哺育婴儿,婴儿长大后特别聪明,清朝道光皇帝知道后为该古榕树册封其为“榕树大将军”,现古榕和册封石碑还在。
龙井村历来有崇文尚武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清朝出了两位京官,一位是“詹事府”詹事张廷珊,张廷珊在朝廷是专门从事皇帝子女的启蒙教育工作,清广西政府为其授赠的“詹事府詹事”牌匾至今还在。
另一位是清末拔贡、民国总统顾问、国会议员张廷辅。张廷辅生于1875年,1909年经广西省学政保送进京,经钦点而成为清末拨贡。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功,张廷辅被两广推荐为两广代表,亲自参与了选举孙中山为民国政府临时大总统和主持临时政府的工作。孙中山器重张廷辅的才华,推举其为国会议员。1916年,袁世凯窃国未成即死,黎元洪以张廷辅镶政有功,授于他“总统顾问嘉禾勋章”一枚。在京城十多年,张廷辅历任三任总统顾问和国会议员,后来因厌倦官场黑暗和军阀混战,1928年3月,借其母去世返乡奔丧之名,辞职回到了龙井老家。
张廷辅文人出身,聪慧过人,精通琴棋书画。官场隐退之后,他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抗日战争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抗日诗词和画作。1944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何香凝和柳亚子等文化界名人在八步避战乱期间,还专程到沙田龙井村看望了张廷辅。
现在贺州市博物馆和贺州民间仍存有部分张廷辅的书法作品和画作。
另外,龙井村有族谱和史料证实,民国大总统孙中山身边的警卫班有13名将士是来自龙井村的。
龙井村古民居,斑驳的门楼,幽深的巷道,厚重的房梁,深厚的人文内涵,这是一座穿越四百多年时光隧道的村庄,至今仍古韵古香,透射出岁月的沧桑。
详情更多请进入“我要去贺州旅游”网站:
贺州八步区旅游局权威综合信息官网:http://www.gxhzl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