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石拱桥位于钟山县石龙镇,始建于清乾隆11年(1746),桥龄已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后的清咸丰七年(1857)拆毁重建,重建后的石龙桥也有一百四十多年了。
石龙桥全长40米,高12米,宽5 ? 2米,呈南北走向,桥面北高南低,为一墩二孔三级的石券拱桥,孔分一大一小,大孔净跨14米,小孔净跨7米,大小相差刚好一半,三级石步梯台阶两端分别为11级和15级,中间为15级。桥墩桥栏用青石建造,桥面用耐磨的麻石板铺垫,两侧桥栏全部为石雕艺术长廊,人物和动物造型反映的神话故事栩栩如生。
石龙桥是全广西极少见的一座不对称的古代石拱桥,古人们为什么不将两个桥孔设计成同样大小的桥孔呢?石桥的设计者又是怎样去考虑中间那只桥墩要承受来自两侧不同的重力重压呢?而当年的建造者们又怎么会知道一两百年以后,他们的天工杰作石龙桥至今仍安然无恙呢?
历史考古工作者和民间人士大至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珊瑚河古时可通小船,建一个桥孔大一些和高一些的让船只通行,但是,史料中没有过珊瑚河可以通行船只的记载。第二种的说法是,桥墩下面的河床地质决定了桥墩的位置。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石拱桥的观赏性,设计者将桥孔建造成一大一小,将古代园林中的观赏桥搬到了人流密集的圩市。
大多数人偏重于上述的第三种说法,从历史和现实环境中分析,石龙桥下游50米左右的地方,河床上就可以见到裸露的岩石,而石桥选址在上游几十米的地方,是充分考虑了石桥耐受重压而俱怕洪水冲击的客观原因。石桥南端连着河中央的一个小岛,小岛上建有一座石龙庙,石龙庙也是几百年香火不断,庙南侧还有一座平板石板桥,石板桥直接连着街巷,石龙街在清朝至民国期间,是钟山县南部最繁华的圩镇集市。离石龙桥不到百米的地方是一条宽广的石花街,石花街两端分别是一座古戏台和一座大祠堂,周围街巷四通八达。桥北三公里的地方,是钟山县历史上最大的一个自然村,大虞村现在有人口约6500多人,石龙桥的存在,与石龙圩市的繁荣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座不对称的石拱桥,石龙桥又为什么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砥柱中流上百年而安然无恙呢?据专家推论,大孔的矢跨比小孔的矢跨大一倍,为了使重力落在桥墩上,大孔净跨必须大于小孔,使矢跨与孔距符合比例,尽量平衡两孔之间的水平推力。二是桥体石块采用纵联砌石法,让桥面重力集中到桥墩上。三是使用大型桥栏、望柱、条石形成桥面圈梁,增强桥的整体性。
石龙桥不论是从设计造型到桥面的石雕图案,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