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在贺州留有一幅巨大的摩崖石刻,石刻位于贺州市区南侧两公里的尖锋山石壁上,整幅石刻长5 ? 4米,宽1 ? 4米,离地面约30米,上刻“瑞应来仪”4个繁体大字,单字为95×120厘米,楷书,自右往左横读,阴刻。落有双款,落款竖读,上款为“文山先生遗阡”,下款为“浙江徐悲鸿书”。其书法行笔刚劲有力,结构紧密,间架端庄,摩刻工艺精致。
在摩崖石刻的前下方,有一座建筑豪华的古墓,墓主梁文山(1865~1937)是原贺县鹅塘乡板田村人,广西优级师范毕业,清朝贡生,广西候补县丞署东泉司,曾任贺县统税局局长。
1937年9月,梁文山在家乡病故,时年72岁,梁生前为官开明,其儿孙多为高学历官员。因受光宗耀祖封建思想影响,梁文山死后,其棺木作特殊保护停尸近两年,然后请阴阳先生择吉日于1939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在鹅塘举行厚葬。
在梁文山的葬礼之前,其儿孙梁景军、梁海樵、梁瑞生在桂林广邀各界名人为其题词,因为当时在桂林的广西省政府和桂林县的梁氏儿孙都积极主张抗日,深得从京城流落到桂林的文化界名人的信任,广西省主席黄旭初亲自为梁文山作墓志铭,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军长张淦,广西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林炳华,清末拔贡、前孙中山总统顾问兼国会议员张廷辅等人都撰写了题词,时任桂林县县长的梁瑞生将上述题词带回家乡,请来石匠刻碑立在梁文山的墓前。其中徐悲鸿挥毫的“瑞应来仪”4个大字,主人如获至宝,即请点灯寨的何木林指挥工匠将墓后方的石壁凿平,将徐悲鸿的题字临摹永久雕刻于石壁上。
贺州尖锋山的徐悲鸿摩崖石刻,为研究和评价徐悲鸿的书法造诣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成为了贺州十分珍贵的文物胜迹。
|